
堆肥新手攻略:在家輕鬆打造有機肥,讓花園茁壯生長
你辛苦打理的花園需要持續補充養分,最天然、經濟又環保的「肥料」,就是自己堆肥!將廚餘、草屑和落葉等有機物堆在角落,經過微生物分解,就能變成豐富又鬆軟的有機肥,讓蔬菜和花卉年年豐收。
一、了解堆肥原理
堆肥堆看似靜止,實則是一群「微生物大軍」在運作,它們將綠色廚餘與枯枝落葉等「綠料」和「褐料」轉化成二氧化碳、水、熱能,以及最終的養分豐富的腐植質(Humus)。
二、開工前的準備
- 選址:找一個乾燥、半蔭且靠近水源的地點,地面平整即可。
- 準備容器:可直接在地面堆,也能用簡易木箱或購買的堆肥桶。
- 素材分類:將廚餘、草屑、葉子等「綠料」與枯枝、紙盒、木屑等「褐料」分開收集。
三、堆肥步驟與技巧
- 層層交替:先鋪幾公分褐料,再鋪綠料,反覆堆高至 1 米左右。
- 保持濕度:像擰乾的海綿般微濕,必要時用水噴濕乾掉的材料。
- 定期翻攪:每隔 2–4 週翻底朝上,有助於通氣與均勻分解。
- 覆蓋防護:可用帆布或舊棉布蓋住,避免過乾或豪雨沖刷。
- 埋果廢:蔬果皮屑埋在堆肥中央 25 公分深處,減少異味與果蠅。
四、可堆肥 vs. 不可堆肥物品
可堆肥 | 不可堆肥 |
---|---|
蔬果皮、咖啡渣、茶包 | 肉類、魚骨、乳製品 |
草屑、落葉、稻草 | 油脂、糖漿、樹脂 |
紙板、紙巾、無染墨報紙 | 黑胡桃葉、煤炭灰、木炭灰 |
木屑、棉麻布、雞蛋殼 | 寵物糞便、病葉、除草劑草屑 |
五、堆肥成熟判斷與使用
- 成熟特徵:顏色由原本的棕色變深,質地鬆軟、聞起來像「森林土壤」的清新香氣;原料形跡不見。
- 使用建議:春季或秋季翻入菜園、花壇;也可混入盆栽土,提升排水與保肥力。
在溫暖季節,一般堆肥約需 2–3 個月;冬天則可放置 4–6 個月,或採用室內堆肥桶加速分解(2–5 週即可)。
六、常見 Q&A
- Q1:堆肥一定要翻攪嗎?
- A1:不翻也能分解,但翻攪能加速通氣、提升溫度,讓分解更均勻快速。
- Q2:堆肥太臭怎麼辦?
- A2:通常是含水過多或綠料過量,請多加褐料並翻鬆排水。
堆肥就是最好的植物營養丸,從此生態永續、蔬菜更鮮甜!
喜歡這篇堆肥教學?訂閱我們的每週園藝電子報,掌握更多綠手指祕技!